啤酒裁判/BJCP 入门指北

Darius Jiang 吹啤 2019-04-13

图片


前言


BJCP全称啤酒裁判认证计划(Beer Judge Certification Program),该计划如字面意思,就是考核参与者是否能够胜任裁判一职。BJCP认证的啤酒裁判活跃于各个啤酒评比活动,为参赛者提供评分及酿酒技术的指导。


于我而言,裁判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社区的啤酒酿造氛围及提升啤酒酿造技术。区别于品酒师,裁判更像是一个社区志愿者,不仅仅去评判啤酒是否符合风格描述,还有义务去鼓励及尝试帮助大家。


依旧要重申,BJCP并不是权威,也不判断啤酒是否“好喝”,仅判断是否与风格契合,仅此而已。当然,BJCP整理的风格和酿造知识也不能保证100%正确,这只是目前相对较优的方案而已。


本文是根据本人目前所了解的信息撰写,假如各位发现有什么纰漏或者理解不当,欢迎留言告知。


网考介绍


要成为BJCP认证的裁判首先是经过网考。尽管我接触BJCP很长一段时间,但真正开始系统性学习和练习,则是上年7月份的事情。


BJCP网考的考题结构是“单选/多选项题+判断题“,考后无论通过与否都不给出分数,但会给出提示,哪一部分的内容需要加强学习。BJCP的多项选择题,漏选错选都会扣分,是个不小的挑战。


图片

试题范例 图源:啤博士


而考题的范围则是“裁判守则+酿造技术+啤酒风格”,60分钟内180道题,目前已经有中文版的考卷,实测翻译得已经很不错,有一些小瑕疵可能需要脑补。


更多的资讯,毛新愿博士(太空精酿)写的BJCP啤酒品酒师认证网络考试有详细介绍,此次不再赘述。


准备网考


第一次考试惨不忍睹。选了个英文版的考卷,而且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尽管考试倒计时结束前看到了最后一题,但60分钟180道题让大脑运转不过来,所谓的开卷也没时间翻资料。


但经历过考试就知道他们可能会出什么“阴招”。重新翻阅资料并且把他们整理出来。尤其是那些容易混淆的风格,例如,美式淡艾(American Pale Ale) 和 印度淡色艾尔(India Pale Ale)在描述上有什么区别;哪些风格里允许有双乙酰(Diacetyl),程度如何;哪些风格允许添加辅料,什么辅料等等

图片整理的关于双乙酰的表格


而这里多得BJCP官方提供的两张由志愿者整理的表格,他们把BJCP手册里的文字用表格方式去呈现。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把他们一个个分出来整理成需要的表格(例如口感表格、水质表格等等),可以用来加强记忆。

图片

BJCP风格集合表格截图


学习小组的小新老师及刀哥也一同参与到学习及考试中。不鼓励大家刷题库,这样费时费钱又吃力,对往后也没有什么帮助。但针对每次考试后的回顾学习很有必要。


学习小组的成员们把每次考试记录下来,对在考试中感到吃力或者模棱两可的题目,找资料去弄明白。与升学考试不同,这项立刻就要派上用途的技能,建议大家还是理解每道题的背后的逻辑,不要死记硬背(印象中题目里同一个问题有不同问法,所以还是建议充分理解)。

图片

网考实景  场地提供:你是我的虚荣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高密度学习,三人成功通过考试。


品鉴考试介绍


经过网考后,过了就可以报名最近的品鉴考试。

 

先简单介绍下品鉴考试是怎样,品鉴考试是模拟实际的比赛活动里的评判过程做的一次小型“评判”。各位考生需要在90分钟内评6款酒,通过品鉴啤酒,描述得出的香气(Aroma)、口感(Mouthfeel)、味道(Flavor)、外观(Apperance)等感官体验,并且根据给定的风格资料,通过上述的感官体验判断酒款是否符合风格指导手册里的描述,每一项感官体验给出总体印象(Overall Impression)后最后再总结并给出改进经验。而评分表如下。

图片

评分表


经验比较丰富的考生建议,表格起码填超过2/3(大约300-400字左右)。而且这2/3还不能太多废话,凑字数,必须都是有用且精炼的信息。考试及日后的评判过程规定内容不能模棱两可及出现大量主观用词,所以用词精确性也需要注意。


除了填写文字内容外还还需要判断这款酒的是否有不符合风格的异味(Off-flavor,左列),并根据描述给出分数,最后给一个总体的评分。需要注意的是,总体评分中的左下栏针对与风格本身的契合度(较为客观),而右下栏则针对个人的体验感(较为主观)。


品鉴备考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了解到BJCP强调风格契合度,而不是酒本身是否“好喝”。“好喝”很多时候受个人偏好影响,难免会有失公正。


这么听起来,裁判不外乎就是翻书对数据?实际上BJCP要求10-15分钟评一款酒并且要给出完整的感官体验和充分的理由,加上酿造建议。我并不认为不受训练可以达到此水平,况且异味判断更个最大障碍。


对于异味并不熟悉的我们,通过一些渠道,淘回来了一些异味试剂来闻。训练做了都有3到4次,都和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起做这个训练。异味训练,一般就是异味试剂加入纯净水及加入美式淡拉格(American Light Lager),分别进闻味,胆子大的还进行品尝(但不建议)。

图片

用国内试剂训练 提供者:刀哥 场地:你是我的虚荣


图片

用国外试剂训练 提供者:Disem 场地:你是我的虚荣


原本以为异味训练比较轻松,但最终发觉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一,不同的异味试剂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偏差。就上面两种不同试剂,就有明显的不同。后来仔细想下这是必然的,因为异味试剂也是合成提纯出来的,不同的试剂纯度就不太相同。包括后来我们在中国食品工业发酵院做异味训练体验时,都能感觉到与过往的有差别。

图片

中国食品工业发酵院异味训练体验现场 提供者:孟路 场地:76库 Craft beer Club


第二,加入不同的酒里,会有不同的表现。尽管一直以来被告知异味训练就用淡拉格就可以。但实际上不同风格的啤酒对于不同的异味呈现有所不同,有一些异味会被掩盖,而有一些则会有不同的呈现(例如试过硫化氢加入到美式淡拉格里出现酸味,不清楚是否属偶然事件)。在考试中,异味试剂会被加到不同的风格里,而不仅仅是美式淡拉格


最棘手的一点是,有些异味根本不知道应该去怎么描述。即使各种资料都告诉你这是什么物品的味道。但假如之前并没有留意或者压根没有闻过类似的味道,就很难联系上。例如我无法把反-2-壬烯醛(E-2-Noneal)联系到”潮湿的纸板“味,我闻到的是很沉闷的类似于药丸的味道。


除了异味训练外,也做了基础的填表训练,不过真正到了考试感觉白训练了。倒是考试后才悟到一点,填表可以模仿BJCP风格指南里的表述,可以相对轻松做到精确及精简用词。

图片

学习小组做的填表训练


品鉴考试


品鉴考试刚才已经介绍了,需要在90分钟内评判6款酒。根据前辈建议,每款酒写个300-400字,这即使是高考最巅峰的时候也做不到的事情,多次训练依旧瑟瑟发抖。


开始考试后的,那种迎面袭来的压迫感很容易乱了阵脚,尤其是第一款酒一半都还没写完的时候,第二杯酒就已经上了,直接影响后面的发挥。后面看到评分表后发现的确第一款酒做得最好,而之后的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问题。

图片

评分反馈


考试过程除了本身的时间压力外,啤酒对身体产生的反应也是很直接的。到后期,首先就是嗅觉和味觉都开始变得麻木。二是快速摄入酒精带来的利尿和麻醉作用开始起效。但时间很紧,厕所是去不了的,只能忍;而为了防止精神涣散,还要十分集中注意力来答题。 


除了时间压力、啤酒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外,有一个与平常品鉴不一样的是,酒款并不会根据某一个规律排序放。在英式波特(English Porter)后是美国淡色艾尔,在大麦酒(Barleywine)后是比利时金色烈性艾尔(Belgain Golden Strong)。尽管在正式的比赛中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机制,但考虑到品鉴的时候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款酒是轻是重,可以理解。

图片

考试现场照

 

这些压力其实假如前期有了解清楚,可能就可以通过训练来适应。不过讲多无用,今年准备继续刷分。


考后


经历了一次很糟糕的”喝酒“体验后,考试终于就结束了。考官将我们考卷提交给总部后,总部将试卷分派给世界各地会中文的裁判进行翻译;翻译后再次提交总部,由总部再委托其他裁判去评卷。所以这一大圈下来,时间已经到了半年后,收到成绩通知,过了。 

 

过了只是一个认可裁判的级别(Recongnized Beer Judge),BJCP的分级很严谨,需要通过诸多的考试及经验积累(如下图需要积分,Experience Point)才会有更深的认可。接下来是漫长的积分晋升路,后面还有论文考试(New Essay)等大BOSS。

图片

BJCP裁判登记及要求


裁判之路道阻且长,但假如你是真心热爱这个行业,还是很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肝。下一篇我会详细讲解BJCP品鉴考试的评分机制。 


-EOF-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